总校首页  |  实验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抓管理 强师资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   发布日期:2015-6-17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   浏览次数:11046   ]


——新都一中发展记实
    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于新都一中人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诚如校长刘旭东在年终总结时所说:“全体教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目标,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四川省首批一级示范高中;高考再创辉煌,一次性上线1013人;信息化教学美誉远播,被《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评为信息化教学示范基地;‘三优’课堂改革成果显著,《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等多家媒体曾做报道;教学成绩再上台阶,2014级‘一诊’考试三本上线1369人,上线人数居成都市前列;艺体学生廖春智取得了四川省艺术专业考试全省第一等。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取得,离不开新都一中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成绩已经属于历史,2014年的教学工作正在进行,一中师生又将以怎样的面貌来迎接新挑战呢?今天我们将为大家揭晓。


多举并措 建更强一中
    站在高起点,如何能实现自我超越,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俗话常讲,细节决定成败!“今年我们将以更加务实和细致的工作思路来促进新的发展”刘旭东表示。
    狠抓常规管理,促进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以来,学校制定了更加细致的管理流程。其中,学校教务处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每天全天坐班,对每天的上课、早晚自习情况进行检查,并如实做好记录。同时,对迟到、早退旷课的有关人员进行了约谈和批评教育。
    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正确把握教改方向,改进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地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学业素质的稳步提高。同时,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为了让各教研组工作都落到实处,学校督促各教研组制订工作计划。目前,学校各教研组活动已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有特色、有效率、有时间保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提升教师素质搭建平台。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除了开学初教职员工全员培训外,本学期,学校教务处制定了教师‘教学常规细则’,并随时跟踪督查,并举行了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师徒结对活动,强化学校优良传统‘老、中、青’的‘传、帮、带’,加大了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目的更明确,大大增强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学校风气焕然一新。此外,学校还充分重视,并督导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教研活动,给每位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引导文化创建,注重思想熏陶。校园文化不仅能彰显一所学校的办学品位,也更能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一年来,学校重点开展了班级文化创建活动、开设“军训感悟”专题、“冬季晨跑”活动、举办第八届田径运动会、教师节“感谢师恩”征文活动、学生业余党校讲座活动、文明寝室创建活动、举办学生“元旦晚会”等,这些活动既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也锻炼了身体,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新都一中独有的校园文化。
“好的经验我们要继续的加以推广,不好的我们将加以调整,学校发展到今天,凝聚了众多人的辛勤汗水,我们只有更加细致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让这所名校永葆青春。”刘旭东表示。


提升师资 增强软实力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使其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支教师队伍,对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在教师培训管理方面,多年来,学校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教师培训时间、分类指导教师培训,进一步明确培训目标,强化培训管理,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年提高,涌现了一大批省、市、区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
    更新理念,明确目标。学校将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列为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教师校本培训是更新教师知识结构,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培训三至五年工作思路,学校在开学初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学校管理团队高度重视教师校本培训,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确保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狠抓常规,注重落实。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参与校本教研,以教研组为单位,同时设立备课组,为了整体提高全体教师的三项基本功,学校于本学年着重训练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各教研组根据本组教研时间进行集中研讨和培训。
强化管理,创新模式。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化管理、确保措施到位十分关键。本年度,学校首先是突出对新课程内容的培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的自身素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扎实地学好新课改理论,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其次是,突出对教师三笔字的培训。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全体教师整体的三笔字有了一个很好地提高。最后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 使教师吸收新的信息,开阔眼界,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刘旭东表示:“我们针对教师培训主要从师德教育、培训理念、业务培训、环保教育、竞赛展示等内容入手。树立教师们正确的教育观念,确立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能胜任本职级及晋升高一职级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迅速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课改创新 实现高效学习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三优教育实践研究开始进行,通过优化教育资源、优化课程结构、优化教育手段的“三优”教育在新都一中开始实施,学校力求培养学生优良的智能结构、优良的个性品质、优良的创造力品质,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使之成为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三优”人才。
    在过去二十余年的岁月里, 三优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三优人才。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发现以教师为主的三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表现一,学生被动地成为主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自主”变成“自流”,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表现二,合作学习形式化。学生之间在缺乏合作训练、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表现三,探究过程机械化。不管什么课型,都拿来“探究一下”。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经历教师安排的探究过程,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表现四,没有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要么预设过度,依然体现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要么生成过多,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导致教学计划的落空,造成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表现五,教学方法花俏化。表演、辩论、多媒体尽量往课堂里挤,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近年来,学校为了深化‘三优课堂’改革,开始致力于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精引精点为辅的课堂学习模式更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刘旭东表示。
    改革永无止境,在对问题进行总结后,学校进一步明确提出,教学过程要从优化学习资源、优化学习评价、优化学习方式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的新课堂发展方向。同时,新的课堂,必须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利于建立意义)的、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感受价值)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支持学习)的学习资源,课堂教学设计应有坚持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应实施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以评促学”,灵活应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有信心、有兴趣、有能力的进行高效学习。而在新三优中,优化学习资源是课堂的基础,优化学习评价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优化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基本途径。新三优课堂变成了以三优化为基础,以多样的学生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为主要特征的课堂。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能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新都一中的三优课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因为是建立在教师少讲精导,学生在快乐中多学多得理念下的课堂。


践行群众路线 谱写一中新未来
    “今年,我们提出将‘抓管理、重规范、做细节、上台阶’的工作思路与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走群众路线的方针和新都区提出的建设‘六个新都’要求相结合的新的工作方法,要求全体行政和教职工提高服务师生的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刘旭东在谈到学校总体发展思路时表示。“我们将更加密切联系群众,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和鼓舞全体师生,以新都一中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台阶’为己任,进一步营造‘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良好风气,形成‘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教师文化,大力提倡立德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多的培养人才,更全面的培养人才,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求真务实的为老百姓做实事,努力建设强大一中,努力创造新都一中新的辉煌!”

后记:
    在“学有良教”和“建设宜人成都,让城乡群众享受有相对便利的优质教育服务”的成都教育发展方向引领下,新都一中这所软实力不断增强的老牌名校,正沿着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加速前行。我们相信,随着新都一中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办学成果的不断显现,将会有更多学子因此受益,也将会有更多人才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友情链接
四川省教育厅   


扫码关注


 给我留言 


查看学校全景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北段555号  联系电话:028-83972039  邮编:610059  蜀ICP备05005037号
版权所有 2015 © 成都市新都一中

网站建设:用我在线[ 网站管理 ]

 

 

X关闭
X关闭
X关闭